跳到主要内容

看不见音符 听得到梦想

演艺学院音乐硕士课程二年级学生萧凯恩

2024年5月1日
看不见音符 听得到梦想

与萧凯恩一席话,听到最多的是「感恩」二字。凡事感恩,大概因为成长路上充满挑战。年幼时因眼癌失去视力的她,幸而天性乐观,处难不觉难。四岁学琴,十二岁进入香港演艺学院青少年音乐课程的个别中级课修读声乐,中大音乐系毕业后继续自我挑战,重返演艺学院成为音乐硕士生。一路走来,家人、老师、朋友是最强后盾,「当你面对挑战时,曾经扶过你一把、鼓励过你的人,无论是一个笑容或拥抱,都值得你去感恩。」跟随萧凯恩的歌声进入音乐世界,在开阔嗓音中听得到一份细腻暖意。

 

自幼爱上音乐,萧凯恩形容音乐像不可分离的家人或朋友,经常围绕在旁边,有需要时互相拥抱,有磨擦时各自冷静,「当能力提升了,便有更多音乐技巧要冲破,有时候总是练不好,心里会有点动摇。这时候需要和音乐分开一段时间,也许做做曲奇、看看书,然后再尝试与音乐沟通。」


她与音乐这位老朋友并肩作战,努力克服学习障碍,多年来在音乐比赛中屡获佳绩,并积极参与公开演出及义工服务,最近获得《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荣誉,在颁奖盛典现场和全体观众大合唱。个人成就和艺术才华均受到肯定,然而她总是订下更长远的目标,「我想尝试歌剧,一般大众能够接触歌剧的机会并不多,对失明人士而言,演出歌剧便更困难。我希望透过进修,认识更多相关的知识和技巧。」

 

用心感受音乐

 

二零二二年,萧凯恩入读演艺学院音乐硕士课程,主修声乐,多次参与歌剧演出,「由於我不能透过视觉理解老师的口形和表情,所以学习期间需要老师不断提醒,纠正面部表情和身体姿势。」她多番感谢声乐系主任阮妙芬教授的悉心指导,老师的一句话让她深刻难忘:「即使你失明,都能够用心去感受音乐,透过声音、表情和动作表达歌曲,这样才是表演。」受到老师启发,她开始透过想像力演绎角色,「从前我以萧凯恩的身分唱歌,但歌剧需要代入不同角色,以身体表达音乐,透过表情与观众沟通。」


歌剧与声乐指导副教授徐惟恩、声乐及音乐学科讲师曾华琛,还有声乐组同学的支持和鼓励,萧凯恩都一一记在心。去年她参演《费加罗的婚礼》选段,饰演伯爵夫人,戏服非常华丽,但穿着过程复杂,「需要先穿裙撑、底裙,穿上后还要扣好背后的一排钮扣,我一个人根本无法处理,而且当日共演四个歌剧选段,需要换好几套服装,时间实在非常紧迫,我唯有发讯息给同学们求救。」结果一到中场休息时段,几位一年级女生立刻捧着伯爵夫人的长裙跑来协助她换上,然后才赶紧换上自己的戏服。台上台下的互助令人动容,她笑说老师们都眼光独到,演艺学院的学生「不但歌品好,人品更好」。

 

冀执教鞭回馈学院

 

这几年不时作公开演出,萧凯恩累积了一些支持者,但每当在演艺学院上课时,她都提醒着自己只是一名普通学生,没有歌迷,也没有光环。「学院有很好的学习氛围和设施,同学都努力学习,为梦想奋斗。我们并非拥有特殊天赋,而是凭一股拼劲和热情,有时下课后已是晚上七、八时,我和同学们匆匆吃饭,然后继续练习,各自选唱一首歌,再彼此交换意见。」表演艺术不止着重个人造诣,同时讲求团队合作,尤其歌剧牵涉大量角色和不同岗位,透过互相鞭策和守望才能一起进步。


萧凯恩去年获选为湾仔区杰出青年,她感激学院提名,自觉奖项意义重大,「演艺学院校长蔡敏志教授鼓励来自不同背景,或有不同特殊需要的学生共同学习,而音乐学院和声乐系便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和睦共融的学习环境。」在入学初期,她曾经向图书馆反映失明人士学习音乐的需要,音乐学院随即添置视障人士专用的乐谱软件,「我和图书馆人员一起研究和熟习运用这些软件,希望能够帮助将来有需要的学生。」演艺学院的包容性令她大受鼓舞,同时激发她对教育工作的兴趣和使命感,「我在学院有美好的经历,遇到很多热心的老师,很有爱的同学,我希望将来有机会在演艺学院执教音乐,让一些有特殊需要的学生也体会到我现在所感受的温暖。」

 

透过艺术分享快乐

 

教学以外,萧凯恩亦渴望尝试不同类型的音乐工作,去年首次举行个人音乐会《乐悠心声》,不但献唱古典和歌剧曲目、音乐剧名曲、流行曲,更有亲自作曲填词的作品。「古典音乐和流行曲就似『鸳鸯』一样,咖啡和奶茶可能各有支持者,但加起来又有另一种味道,大家试过可能会喜欢。我希望让更多观众同时认识、接触、欣赏古典与流行音乐,透过我的演出和作品将两组观众连结起来。」她明白这个目标需要时间慢慢实现,但深信音乐无疆界,只要是好音乐都能够为身边人带来快乐,「就像演艺学院的同学,不论国籍、种族、肤色,以至不同的特殊需要,大家共同在和谐的氛围下学习,即使偶然有不同意见,也可以藉着沟通互相了解,因为我们有着相同的目标 — 透过艺术让人活得更快乐。」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