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青少年音乐课程至音乐学士(荣誉)学位,廖国敏在香港演艺学院度过的十年岁月,是其音乐事业历程上重要的一章,塑造他成为国际音乐舞台上备受瞩目的年青指挥家和钢琴家。
廖国敏由巴黎抵港只逗留两天,随即就要出发到南韩釜山演出。环球巡演的行程紧凑,一年超过三百天在不同国家表演,但这位在国际音乐界备受瞩目的华人指挥新星还是百忙中抽空返港接受母校演艺学院访问。问他为何当初报考演艺学院,他直截了当答:「It is a great school. It has great teachers.( 这是杰出的学府,有优良的师资。)」
国敏生於澳门,是费城乐团首位华人助理指挥及该乐团的亚洲演出艺术顾问及指挥,亦是澳门室内乐协会的创办人和主席,2014年获澳门特区政府颁授文化功绩勋章。年纪轻轻已曾与鹿特丹爱乐、丹麦国家交响乐团、美国底特律交响乐团和香港管弦乐团等国际著名乐团合作。
他忆起四岁时看的一场交响乐演奏会,促使他立志成为指挥家。「甫进演奏厅,看见乐团成员已坐在台上准备,然后指挥家徐徐步出,举起手上的『筷子』,整个乐团就跟著他演奏,这种感觉很神奇。」后来他开始习琴,并於一场澳门音乐比赛胜出,获奖学金到香港演艺学院的青少年音乐课程修读钢琴,自此他每逢周六清晨都会拿著琴谱来到香港上课。
「我还记得第一次站在天桥上远眺演艺学院时的兴奋心情,有种梦想成真的感觉。」但开学不久便察觉自己的不足。「大部分同学自小已接受了聆听训练,他们也相当熟悉乐理。这些方面我跟他们的程度差很远。」其后为了报读演艺学院的全日制课程,於澳门念中学的他亦须应考香港会考。他形容那段日子非常艰苦:「同学练琴四小时,我就练八小时。时间最长的一次,是由清晨六时一直至凌晨,回家后还要温习会考课程。」
国敏下的苦功最终带来成果,他以一级荣誉的佳绩毕业。谈及他至今的成就,国敏归功於恩师、键盘乐系主任郭嘉特教授的栽培。「郭老师教晓我如何奏出圆浑悦耳的声音,他经常引导我,与我一起探索。这对我的指挥工作有很大启示,让我得以在乐团找出不同乐声之间 的和谐音调。」国敏亦十分认同学校推行全面教育的方针,深信音乐家应发展多元兴趣,因此他在学期间积极尝试不同乐器,与友伴切蹉,并笑说经常自荐为同学的音乐表演伴奏。
如今国敏已成为一位「拿筷子的人」,传递乐曲当中的讯息。他以神父讲道作比喻:「神父讲解圣经的内容,不会改动当中的字句。我们指挥家亦一样,须忠於作曲家,把乐谱的讯息诠释给观众。我们都是传递讯息的人。」然而,要完全掌握乐曲的含意,需要深厚的音乐造诣。「指挥家须要理解乐谱、与曲目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所有乐器,这样才可带领过百位音乐家完成演奏。就如一位导演要熟悉剧本里每一句对白的含意;而乐谱就是我的剧本。我希望能够启发每一位与我共事的音乐家,一起精准地演绎乐曲的神髓。」
除了演出,他亦热衷於音乐教育,积极栽培新一代的音乐家。「我的音乐路是『误打误撞』出来的。我希望能够把我的经验传给新一代,给他们一点鼓励,令他们的路顺利一点。」为了勉励演艺学院的师弟妹,他在2017年返回母校,为演艺交响乐团音乐会指挥,深受同学启发:「他们的眼神充满好奇心,求知若渴,希望改善演奏技巧。我认为这项特质很重要。修读音乐的路很漫长,少不免遇到挫折,或许会感到迷失。然而,这段迷茫时期是很重要的,让你了解和装备自己,以成为更好的音乐家、更好的人。」
(原文於《演艺通讯》2019年6月号刊登, 按此阅读原文。)
按此订阅电子月刊和学院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