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敏志教授投身教育界超过二十八年,倾力培育新一代,不但培训独当一面的表演艺术家,更成就出对创意艺术充满热情和抱负的梦想家。 回顾与香港演艺学院结下的深厚渊源,她表示演艺学院是第二个家,「感激所有与我合作无间的伙伴和前人,没有他们,学院不会取得今天的成就。 」
从老师到开拓者
蔡教授在演艺学院的旅程,由担任舞台设计系客席导师和设计师开始,回想当年跟一班充满热诚的同事一拍即合,共同创造一个具独特创意声音,朝气蓬勃的学习环境。多年来,她致力提升演艺学院声望,为学生谋求更多发展机会。凭着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引领她一步步向前,在学院历任多个重要职务,包括舞台及制作艺术学院院长、副校长,更成为演艺学院首位女校长,连续六年带领演艺学院晋身为亚洲排名第一的表演艺术教育学府。
「我确是敢作敢为的。」蔡教授凭着勇往直前的冲劲和热诚,不断开创新猷。为扩阔学生视野,让他们向行内大师级人物学习,她不惜冒昧联络世界知名艺术家为学生举办工作坊。由Jim Henson木偶工作坊,到著名制作设计师珍妮莉.奥比维、荷李活特效化妆师 Marvin Westmore和传奇剧院设计师Ralph Kotai的课程,以及与指挥家谭盾的论坛,并将欧洲最大批古典服装私人藏品带到学院展出;种种独特体验为学生的学习历程灌注丰富养分。她又组织前往内地和欧洲交流及参与会议,使学生经历不同的体验;她多年建立的国际人脉亦为学院带来有力的合作伙伴。
蔡教授在演艺学院生涯的不同阶段参与及执行多项决策,将学士学位课程延长至四年、开办戏曲艺术学士学位并设计和推行硕士学位课程,又给予各学院宝贵意见和支持。她一直肩负重任,带领六大学院进行课程检讨,强调学生为本和成果导向,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更多机会。事实证明,她的努力与严谨得到回报,演艺学院现今已成为本地和国际表演艺术家的培训基地。二零二一年,演艺学院通过香港学术及职业资历评审局的定期覆审并获得嘉许,表扬演艺学院致力提供优质卓越课程的杰出成就,以及在院校管理和学科范围上维持优良水准,力证蔡教授的专业与领导能力。二零二零年,她提出重组学期,提供四星期制作周以进行跨学科及独立研究,以及倡议全新四年制课程,让演艺学院得以重新思考学生的未来需求。在蔡教授的领导下,演艺学院迈进学术和战略发展的新时代。
克服转型期挑战
作为改革先驱,蔡教授在事业上另一个重要里程碑,是二零一五年担任舞台及制作艺术学院院长期间主张课程重组,将新媒体设计和高端科技融入表演,带来革命性转变,为开发科艺制作系奠定基础。与此同时,在政府慷慨资助下,学院成功启动发展艺术科技,不仅成功推动学院转型,更启发其他学院重新规划表演及课程方向。蔡教授忆述:「改革过程并不容易,初期亦需多番游说。然而,当系内老师接纳了意见,我们朝着同一目标努力,成了我职业生涯中最美好的时光之一,我深信大家仍在享受这次大胆改革中带来的成果。」
闯过一关又迎来另一关。疫情爆发为演艺学院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当时需要勇气、韧力和领导才能来稳定导航。「一开始,没有人面对过如此巨大的困境,不知道如何在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中保持镇定,让学生继续上课。当时我身为副校长,决心带领教职员和学生怀着信心克服挑战,并将干扰降到最低。」蔡教授迅速动员老师采用线上教学,预订上课时间表,确保学生在延误中可持续学习,於毕业时能充分掌握所需技能和知识。在这段艰难时期,一再印证团队协作和互相尊重足以发挥强大力量。
团队协作赢得认可
尽管受疫情影响,演艺学院在QS世界大学排名的表演艺术类别中依然保持亚洲首位,这要归功於蔡教授与高级管理团队、教师和学生共同付出的努力。「与世界排名高於我们的学府相比,演艺学院的年资相对年轻,但我们以灵活性和适应力引以为傲;大家一起努力换来的成果和满足感实在难以形容。我乐观估计,随着我们的发展策略逐步实践,未来将会取得更卓越的成就。」蔡教授强调演艺六大学院一直是一家,於演艺学院成立四十周年志庆之际,她最感自豪是能够与各学院同事携手合作制定新的战略计划,为学院未来十年作好准备。新计划指引学院在国际化、变革型教育、培育创意人才、包容性、延续性以及提升科技和研究等方面的发展方向,目标是在下一个十年再创新高,并确保学院能与时并进,不可或缺。
蔡教授的目光不只集中在演艺学院,她一直落力推动行业发展,培养新一代艺术文化界人才。工作以外,她参与多个慈善机构,包括香港聋人福利促进会、香港崇德社、香港赛马会音乐及舞蹈信托基金、匡智会等,展现对艺术教育和社区服务的承诺。身为演艺进修学院主席,在她的领导下,该院校获批一个长达五年的大型社区项目,利希慎基金亦捐款鼎力支持。
展开新一页
展望将来,蔡教授将持续为艺术及教育界作出贡献,「我不大认为自己会停下来!」事实上,她对於服务弱势社群、培训艺术人才的热情始终不变。回望与演艺学院一起走过近三十年,她庆幸能够成为这段旅程中的一分子,「我期待继续为社区服务,为香港以及需要我的地方作出贡献。」至於年底退休后的大计,她希望有更多时间陪伴子女和孙女,继续积极贡献香港,同时活跃於文化艺术界。
临别在即,她勉励新一代表演艺术家坚守对梦想的承诺,「在演艺世界追梦并不容易,自信是成功的关键,必须全心全意投入做你热爱的事。工作中难免遇上挑战,要带着信念去克服,不要轻易放弃,你对艺术的热情会引领你跨越难关。还要保持善良,善良并不是弱点;它的力量常被低估,这一切将会成为你强大的力量和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