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音乐家摇篮

键盘乐系主任郭嘉特教授, 高级讲师兼驻院艺术家黄懿伦教授

2020年4月15日

演艺学院是孕育香港音乐家的摇篮,自1984年成立以来,培育出一代又一代的优秀音乐人才。在创校初期已加入演艺学院音乐学院任教的现任键盘乐系主任郭嘉特教授,以及高级讲师兼驻院艺术家黄懿伦教授,是公认的殿堂级导师,经由他们栽培的青少年音乐家不计其数,当中不少更成为国际舞台上独当一面的艺术家。表演艺术流派各有师承,现今为师者重视启迪,藉着音乐改写人生。

 

谈及自己昔日学习音乐的经过,两位名师不约而同谦称自己较迟开窍,虽然年纪小小已学琴,但真正爱上音乐,还得靠后来的老师所启蒙,以及环境的薰陶。

 

黄懿伦教授(Ms Wong)家有七兄弟姐妹,家中「规条」之一是每人必须学一种乐器。从小爱马的她笑说自己年幼时的志愿是做骑兵,弹琴只是被迫跟着姐姐学:「中学时喜欢生物、化学,已考取奖学金准备赴美升学,但爸爸想我和姐姐一起到英国皇家音乐学院读音乐,我又糊里糊涂听从。直至到了英国,在老师的启发下,才真正喜欢音乐。」

 

播下音乐种子

Ms Wong 在英国读书时已获奖无数,包括麦法伦金牌;她更被选为伦敦四大音乐学院最杰出优异生,获伟烈特纪念奖。毕业时荣获博伊斯奖学金,前往巴黎随贝利慕特进修,大大扩阔了眼界。「老师对我影响很大,他特别著重音色,令我知道透过音色可以表达不同情感。如果没有老师的引导,即使我有潜能亦很难完全发挥出来。播下种子,也要施肥浇水才会成长开花。」

 

完成学业后,Ms Wong 经历了数年游走世界各地的演奏家生涯,直至结婚后决定於香港安定下来,随而加入演艺学院担任导师。「教学生予我另一种满足感,我传授知识的同时,亦与学生建立亲密的连系。有些学生由六岁到廿多岁都跟我学,看着他们成长,感觉好开心!」教学是双向、甚至多向,Ms Wong 在教之余,自己亦不断学习。遇到学生达不到要求时,她会尝试了解个中因由:「为甚么他们做不到 ?我希望找出原因。这过程很有趣,自己亦有得著。」

 

严师变慈母

不少 Ms Wong 的学生都被视为钢琴奇才,包括李嘉龄、张纬晴、沈靖韬、孖女周乐娉和周乐婷,作为他们的老师,Ms Wong 拥有「神级」地位,究竟她收生有甚么准则?「首要是节奏感,其次是耳朵要够灵敏,听得出高低、大细声的分别。」节奏感和听力是天赋条件,但要优秀成家,后天的努力不可少。「现今几乎人人都会弹琴,听 YouTube 也能学到,要与别不同先要有自己的想法,第一用眼观察,第二用脑思考,再用心感觉,然后用耳朵细听,最后才演奏出来。」

 

Ms Wong 的教学方法因人而异,因此她特别重视沟通:「有时看见学生的表情有异,我会引导他们说出心事,他们都愿意跟我倾谈,视我为第二个妈妈。」三十多年的教学生涯,Ms Wong 与不少学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毕业后亦维持密切关系,他们更成立了「Ms Wong 校友会」,每年与 Ms Wong 庆祝生日。

 

从音乐学做人

眼前的 Ms Wong 笑容满脸,和霭可亲,但她屡说自己上课时很凶,曾有男学生被她训话后忍不住哭起来。「我要求很高,不会降低要求来迁就学生。音乐包含修养、艺术价值、做人态度⋯⋯我经常说自己不是教弹琴,而是教做人。你如何对待钢琴? 练习有没有诚意、毅力?有没有尊重作曲家,认真准确对待每一粒音?这些是音乐,也是人生要学的事。」

 

曾经到世界各地学习音乐的 Ms Wong,指演艺学院的独特之处是有多元化的学习和实习机会。「我相信没有一间学校像演艺学院举办这么多大师班!香港地理环境独特,不少音乐家路经此处时会停留表演,学生有机会接触不同的音乐大师,可以开开眼界。」学院每年举办超过二百场音乐会,让学生表演。「以前我在英国,一年都未必有一次演出机会,现在的学生实在太幸福!」

 

重新认识音乐

另一位资深的钢琴大师郭嘉特教授(郭老师),自小跟随表哥学琴,每星期循例上堂,循例练习,有技巧却欠缺热诚。中三时,郭老师参加英国皇家音乐八级考试取得佳绩,获颁奖学金让他中五毕业后入读英国皇家音乐学院,他笑言是出自「勿浪费」的心态。「当时香港学音乐的气氛跟现时有很大分别,我中学全级240人只有两、三人学钢琴。要学就只有私人班,没有专业学院,直至去到英国,才发展出对音乐的兴趣。」

 

机会留给有预备的人

1978 年学成回港,郭老师顺理成章成为钢琴老师:「回想读书时,没有认真想过将来从事甚么行业,只是觉得教琴也不错!」学生时代一闪而过的念头,竟成为郭老师此后四十年的专业:「我没有大梦想,只是见步行步,根据我自己的经历而行。我现在会跟学生说,你的每一步都可能引领你到不同的方向,因此要将手上的事做到最好。我算幸运,得到不少机会,每个人的人生,遇上机会的次数不多,所以要时刻做好本分、充实自己,当机会来到就要好好把握。」

 

他经常向学生提及郎朗和王羽佳的成名过程以作鼓励,「他们都曾临时顶替其他大师演出,而且演出相当精彩,成为他们崭露锋芒的契机,於是机会陆续而来。如果平日缺乏练习,待机会来到时才开始练就太迟了。」

 

平衡学习心态

郭老师有种冷面笑匠式的幽默,认真的教诲,从他口中说出来总是七分严肃带三分喜感。「我是否严师?」他思考片刻才继续答:「视乎学生。如果学生本身对自己无要求,对他严也无用。有家长希望我帮忙训斥他们的子女,我笑著回应说这要附加费的。骂人很累的,不是吗?亦会影响自己心情。我不算恶,只是对学生有要求。」

 

高徒总是在严师的鞭策下成长,郭老师想起一个较特别的例子,一名跟他学琴七年的学生,每次见面时总是结结巴巴说不出话,想不到在毕业演出作演讲时竟谈吐自若,表现令他刮目相看。「我对这个学生颇严厉,所以他上课时很少说话,但可能他是『扮猪食老虎』⋯⋯哈哈!他已经毕业了一段时间,但至今仍不时回来探望我。」

 

教琴之外,郭老师希望培养学生的自立能力和尊师重道的精神。「学习需要一点压力,同时要取得平衡,让学生在过程中得到乐趣。学音乐应该是开心、好玩的事,不应该觉得在捱苦。当然,努力去做好一件事也会有辛苦的时候,但这是开心的辛苦,而不是凄凉地练琴,否则学生一踏入学院已经有负面情绪。」

 

半生贡献教育

这天访问后,郭老师说他有约,原来是与廖国敏会面。这位备受国际瞩目的华人指挥,生於澳门,少时入读演艺学院,主修钢琴演奏,师承郭老师,以一级荣誉毕业。现时国敏长驻巴黎,因工作关系不时来港作短暂停留,每次均抽时间与郭老师见面,师徒感情之亲厚可见一斑。「上我的堂绝不轻松,但我跟毕业生的关系很好。有些学校举办很多校内比赛,同学之间存有竞争心态,我们学院一向甚少比赛,造就了轻松友好的学习氛围。」

 

半生从事教育工作,郭老师培育出无数音乐家,亦从学生身上悟出一套教学方法。「我在英国曾读过教学法,但那都是书本上的理论,实际上未必行得通。每个学生有不同性格,有些要鞭策,有些要怀柔。曾遇过有一位学生太勤力,我反过来劝他不要花太多时间练琴,要多出外看世界。每个人都有不同特质,这就是教学的趣味。」有趣的事,总是令人乐此不疲,郭老师在演艺学院於 1984 年成立那年已开始任教,一晃眼已 36 年,「感觉似昨日,有时想起也有点怕,时间就这样飞逝!」

 

(原文於《演艺通讯》2020年2月号刊登按此阅读原文。)

按此订阅电子月刊和学院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