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毋忘初心:专访知名编剧兼校友庄梅岩

庄梅岩

2019年7月3日

庄梅岩,五度获颁香港舞台剧奖最佳剧本,作品不只曾搬上大小舞台,还被拍成电视和电影。光环背后,这位演艺学院戏剧学院校友最享受的,还是创作时的那份纯粹。

 

庄梅岩的编剧路,早在中学时期已埋下伏线。庄称那时自己是个平庸的学生,一次为校内班际表演担任编剧和导演,她才初尝成功感。幽默爽朗的她不禁自嘲:「当刻发现原来自己也有擅长的事!」

 

升读香港中文大学后,修读心理学的她却肯定了编剧创作才是她真心向往的。「读到半途,我已打算毕业后到演艺学院进修。我擅於观察和分析,所以创作较适合我,可让我抒发情感。」就这样,她於1999年加入了演艺学院修读编剧深造文凭,并认为选择了一条适合自己的路。

 

於编剧班与来自不同背景的同学讨论剧本,庄视之为乐事:「我们会以不同角度剖析同一件事情,各具独特的见解。大家来自五湖四海,这才造就出五花八门的剧本。」至於她的心理学背景,则训练出对人性的深入观察和细腻刻划:「心理学和戏剧同样让人了解自己和人生,亦著重与人沟通,大大帮助了我建构故事人物。」

 

这次邀约庄返回母校演艺学院,她选择到排练室会面,称那里是她最怀念的地方,因为舞台上的一切都是在排练室孕育出来的。在那里,她曾经与编剧班同学专注地研读和分析经典剧本,并不时评价彼此的作品,从中学会了谦虚,教她毕生受用:「我们在这里度过不少青葱岁月,一起经历情绪跌宕。表演前,我们就在这里彩排,纵使通常那阶段还未有道具,但我们会凭幻想把它们虚构出来。我们就是那么的简单、纯粹;表演后,大家会聚在一起检讨,从中建立了对专业的追求。」

 

那她在排练室有经历过甚么情绪跌宕吗?「有老师曾直指我的剧本『几近垃圾』,我哭了一个下午!创作最令人难受的是,你以为自己做得很好,但原来别人觉得你做得很差,这种抨击是直达心坎的。」泪眼干后,她深刻反省老师的教诲:「老师们都十分疼我们,他们的评语很直接,因为他们真心希望我们从中成长和改善。」

 

冷静过后,她再翻看剧本,确实存在不少老师所指出的问题,很难与观众产生连系。编写下一个剧本(即毕业作品《爱在红楼》)时,她形容自己「冷静得多」,结果换来如雷掌声,大获好评,更被李铭森老师挑选出来亲自执导。李老师在戏剧学院出版的《戏剧艺术》(第15期)说:「这剧本最让我和她的同班同学惊喜的不单是鲜明的主题,生动的人物,丰富的情节,独特的结构,浓厚的色彩,而更主要的是剧本的语言:生活感,通俗性,幽默趣味溶於一体……我认为这个出色的剧本完全有机会参加舞台剧颁奖礼的最佳剧本的角逐。」

 

经过了十多年的磨练,她对创作有一番体会:「做创作,内心需要强壮。一方面,你须要聆听别人的意见,接受观众的批评;但另一方面,你也必须坚守自己创作的原意和初衷。故此我们须要找到一个平衡点。」她坦言,在艺术的范畴,一分耕耘不一定等於一分收获;而她的成功,某程度上源自她经常跟自己计较:「我必须要很清楚自己想达到甚么水平,不时作自我检讨,若果还未达标便重新开始。读书时我可以请师长给我评语,但现在只我一人能为自己的作品定下目标。这或多或少形成不必要的压力,对我而言,亦是我创作路上的最大挑战。」

 

纵使承受不少压力,但她还是独爱编剧这项创作,因她可同时享受无拘无束的创作空间,以及团队合作:「编剧工作是很个人的,我随时都可以把自己构思的故事写下来,这过程自由度很大,我挺享受当中的主导性和孤独感。但当剧本进入排练室,便成为整个团队的事。」她跟演员一样,会代入剧本角色。「每一个剧本都创造出一个新的世界,我经常感觉自己在那些世界里生活。我永远不会成为我构建出来的人物,但当我投入其中,就会感觉到自己经历了一段有趣的旅程。」

庄的确经历了不少「旅程」,由《留守太平间》的无国界医生到《教授》的大学教育,由《杜老志》的夜总会到《短暂的婚姻》的婚姻,题材甚广。她笔下的每个故事总蕴涵她对人性和社会的锐利观察。「当一名编剧,好奇心很重要,但它只能让你捕捉到一些故事题材;而同理心则会驱使你关心和深入了解不同人物的处境,这样构建出来的角色就会更加立体,创作亦会更有深度。」

 

编剧的风格可以很不同,庄矢言要当一名可与观众连系的编剧:「我所写的题材本身都能牵动到我的情绪,与我情感上有所连系,继而引发内心的一些构思。」怪不得她的剧本总引起大众共鸣,还为她五度摘下香港舞台剧奖最佳剧本,2010年更获香港艺术发展局颁发年度最佳艺术家奖;早前戏剧学院创院院长钟景辉博士(King Sir)接受《演艺通讯》四月号访问时亦曾点名称赞她。

 

今天的成功,除了靠著不断的默默耕耘,还涉及一些环境因素:「在我成长的年代,剧本风格百花齐放,让人觉得甚么题材也可以一试。」回顾这段路,庄坦言走得不易,尤其毕业后首两年。她勉励一些有志成为编剧的同学忠於初衷,为自己的作品全力以赴,尽情享受创作过程:「只要那个剧本印有你的名字,就算酬劳不多,都必须尽力做。因为你的文字质素和声誉是挂鈎的。」King Sir 早前曾表示希望可培育更多本地编剧,庄亦十分关注本地编剧的权益,希望编剧的待遇有所改善,以及享有充裕的时间创作;这样有助营造一个更理想的环境,让本土的编剧茁壮成长。

 

(原文於《演艺通讯》2019年7月号刊登, 按此阅读原文。)

按此订阅电子月刊和学院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