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何占豪先生<br>HE Zhan-hao

何占豪先生
HE Zhan-hao

2011 荣誉博士

何占豪先生<br>HE Zhan-hao

赞辞

《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的成功以及它广受观众喜爱的现象,已经成为现代中国音乐史上的一个传奇。二十世纪初以来,中国的作曲家开始运用西方古典音乐的形式创作。许多人认为《梁祝》就像一把钥匙,能够让我们认识中国作曲家们在这方面的独特风格及成就。十一年前,香港电台第四台曾经举办过一个「千禧名曲选」的活动,香港的听众投票选出了十首古典音乐的「千禧名曲」。在西方古典音乐大师韦华弟、莫扎特及贝多芬的作品以外,何占豪参与创作的《梁祝》协奏曲,是选举中唯一由中国作曲家谱写的作品。

超过半个世纪以来,何氏是发展中国民族音乐创作风格的中坚份子。1958年,他正於上海音乐学院学习小提琴,在他的推动下,几个同学走在一起,探讨怎样以民间戏曲为素材,创作一首弦乐四重奏。一年后,这个意念转变成一首小提琴协奏曲,作为庆祝建国十年的贺礼,也就是我们今天认识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

何氏音乐创作的座右铭是:「外来形式民族化,民族音乐现代化」。在他的创作生涯当中,前二十年致力於通过西方音乐的创作形式,以中国的民族曲调及特色为基础,发展出一种新的音乐体裁。除《梁祝》以外,其他兼具戏剧及抒情特色的作品,当中包括弦乐四重奏《烈士日记》及交响诗《龙华塔》等,同样具备强烈的民族风格。

八十年代以后,何氏又把「民族音乐现代化」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除了把《梁祝》分别改编成高胡及古筝协奏曲以外,还创作了二胡与乐队《莫愁女》、二胡协奏曲《乱世情侣》及《别亦难》、古筝协奏曲《临安遗恨》、《西楚霸王》及《孔雀东南飞》、民族管弦乐《伊犁河畔》及《节日赛马》。这些作品已经成为当代中国民族管弦乐创作的经典曲目,对民族音乐表现幅度的拓展,以及民族器乐演奏技巧的提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作为一位作曲家及上海音乐学院的教授,何氏称自己是「探索者」。既然是「探索」,当然有成功也有失败,不管是哪种,都可以给个人带来经验与教训。他表示:探索是他永恒的主题,只要人民大众喜欢的,他会一如既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