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林家声博士<br>LAM Kar-sing

林家声博士
LAM Kar-sing

2010 荣誉博士

林家声博士<br>LAM Kar-sing

赞辞

林家声先生,原名林曼纯,籍贯广东东莞,1933118日出生於香港。1941 年香港沦陷,他随父亲迁往广州。1944年,林先生11 岁,投邓肖兰芳门下学习粤剧,半年后粉墨登台,从此与梨园结下不解缘。1949年,林先生拜入粤剧泰斗薛觉先先生门下,尽得薛先生真传。他不断去学习充实自己,除邓肖兰芳及薛觉先两位师父外,亦曾追随十多位名师学艺,包括北派、国术、掌板、曲艺、京腔等。

林先生曾参与三十多个粤剧团的演出,他在1962年踏上文武生之位,领导「庆新声剧团」演出;在1966年,他另组「颂新声剧团」。在他数十年的演艺生涯里,「开山」剧目达45出;其中不乏在香港粤剧史上不可或缺及常为现今粤剧界沿用的经典名剧,例如《雷鸣金鼓战笳声》、《无情宝剑有情天》、《三夕恩情廿载仇》、《碧血写春秋》、《林冲》、《武松》、《连城璧》、《周瑜》、《多情君瑞俏红娘》等。自林先生出道至今,已灌录了32张粤曲唱片,并将继续灌录新碟,以为后学示范参考。

林先生是一位伶影双栖的表演艺术家,演出粤剧之余,亦无间断拍摄电影。1947年,林先生在名曲艺家张月儿女士推荐下,以童星身份拍摄了第一部电影《卖肉养孤儿》。从四七至六七年间演出的电影达307部,片种包括戏曲、武侠、时装、和民初等。六十年代初,林先生在电影方面可谓红透半边天,四条院线中曾出现三线同时放映他三套不同的影片。1967年,林先生演完最后一部电影《李师师》后,毅然退出影圈,全身投入粤剧表演艺术,以实现他的理想。

1975年,适藉粤剧低潮,林先生经过详细的考虑后,在舆论压力下毅然与「丽的电视」签约,拍摄二十六集粤剧特辑;借助电视媒介的力量,将粤剧推广到家庭,吸纳新的观众,粤剧双戏制更随著电视特辑的成功而产生,使粤剧赶上社会的步伐,深入民间。

1993年,「颂新声剧团」在新光戏院演出3338场后,林先生正式宣布退出职业舞台。但这未有影响他对粤剧曲艺的研究和热忱,他克服各种包括健康问题的困难与障碍,不断在唱腔上钻研。提点后辈演出和为粤剧承传更是他近年来专注的工作。

在林先生退出职业舞台后不久,他便成立了「林家声慈善基金」,以弘扬粤剧,回馈社会。2000年,「林家声慈善基金」联同教育署、华都狮子会、香港学校音乐及朗诵协会合办首届的学校粤曲推广计划,举办的活动包括学校粤曲歌唱比赛、多个粤曲工作坊及研讨会,以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为粤曲引进年青的观众群。林先生有教无类,后学者凡有疑问,他无不倾囊相授,将知晓的演出窍门、心得,一一悉心传与后辈。

2000年,在有心人士及香港艺术发展局的资助下,林先生出版了《林家声艺术人生》一书。2007年至今,林先生致力於著述「博、精、深、新 我的演出法」系列,希望薪火相传,为粤剧的承传作出贡献,至今已出版了三辑。本年初,林先生更应邀出席在香港文化中心剧院举行的粤剧承传讲座「博、精、深、新 分享林家声的粤剧艺术」,在讲座中与千余粤剧从业员和爱好者分享他的演出心得。

林先生的粤剧艺术影响深远,在粤剧界享有崇高的地位;他拥有大批观众,不少更是追随他数十年的戏迷。20091030日,林先生应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邀请,从加拿大多伦多回港,作为在红磡香港体育馆举行的庆祝建国六十周年「粤港澳红伶齐唱贺国庆」粤曲演唱会活动的特别嘉宾。票房开售的当日,在短短一小时内,所有门票全部售罄,破了康乐及文化事务署有史以来的举办活动卖座纪录。

林先生得过不少个人荣誉与奖项:1981年,获港英政府颁发「BH 荣誉奖章」,以表扬他对戏曲艺术的贡献;1999年,获香港演艺学院颁发「荣誉院士」荣衔,以尊崇他在梨园的地位;2000年,获香港艺术发展局颁发「戏曲终身成就奖」;2005年,获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颁授「铜紫荆」星章,再次为粤剧界争光;2006年,被邀请在由旅游事务署、香港旅游发展局、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及香港金像奖协会统筹,以表扬香港演艺界杰出人士的「星光大道」上留下手印;2010年,林先生更荣获祖国的中国戏曲表演学会颁授「终身成就奖」,为香港粤剧界获得此项殊荣的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