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藝術教育家和行政專才,香港演藝學院副校長(學術)文國端博士相信擬定標準的重要性,不但嚴以律己,亦為藝術教育訂定重要方向和指標。
文國端博士曾擔任歐洲高等教育音樂質素保證機構MusiQuE的董事會成員,其後出任主席;並身兼創意學科、表演藝術及設計質素保證機構EQ-Arts的董事會成員,曾參與多間表演藝術學院的評核工作。
現在,他正思量如何在香港發揮所長。在文國端博士眼中,演藝學院與其母校及曾工作多年的蘇格蘭皇家音樂學院有許多相似之處。畢竟,追求進步是所有藝術學院的共同目標。
「在學院中,我們每天都在討論質素和標準的問題:學生們思考如何做得更好,邁向下一步學習;老師們也在揣摩怎樣引導學生,提升教育水平。」
藝術的客觀性
文國端博士發現衡量藝術作品的質素在「本質上很有趣」,大眾對音樂、戲劇或電影的反應都建基於主觀感受,當面對藝術挑戰時,如何客觀評價創作或表演的優劣?他說:「我真的很喜歡這種挑戰!」
「我就有話直說吧。某些科學科目如數學或地理,通常會有正確答案和錯誤答案。我愛討論,但在表演藝術中沒有對與錯,對於特定的藝術問題,只有更好或『不夠好』的解決方案。」
要進行客觀評估,固然可採取正式的評核方式,亦可透過文國端博士提及的「咖啡對談」來聽取同儕和同事的建議,從學院、部門及個人三個層面進行反思。
「如果我們認為自己洞悉所有答案,那就永遠不會進步。」他進一步解釋:「我有想法,有觀點,但我沒有所有答案。我願意分享這些想法和觀點,也樂意聆聽你的想法和觀點。對我來說,這是維持質素和不斷改進的核心所在。」
使命的召喚
文國端博士年輕時便對教育產生興趣,從未猶豫自己一直以來的職涯發展。「我從小便希望成為一位教育工作者,我猜想這是我存在的本質 — 我想嘗試教學和教育,而我亦擅長音樂,各方面都配合得恰到好處。」
文國端博士的家鄉阿沃奇是蘇格蘭延文禮士北部一個港口,位於莫萊灣半島。雖然他很快便移居到格拉斯哥,但阿沃奇的數千名居民深受音樂薰陶,這種傳統一直伴隨着他。「我的家人沒有接受過古典音樂訓練,但他們會用鋼琴或結他演奏民謠,或引吭高歌。」他回憶說:「我小時候已對音樂深感興趣,小學時期學習的牧童笛是我第一件遇上的樂器,然後再接觸鋼琴。」
透過鋼琴課堂和演奏等級考試,他意識到將來可以發展和擴闊自己的音樂才能。某段時間,他在管弦樂團中演奏巴松管,也在蘇格蘭保留了一台小型三角鋼琴。
文國端博士精通多國語言,目前正在學習廣東話。他對攝影亦感興趣,尤其在數碼時代前盛行的紅外線攝影。然而,他了解自己最渴望投身的事業是音樂教育,因此在蘇格蘭皇家音樂學院修讀相關課程。
理解質素與標準
畢業後,文國端博士走進藝術管理領域,對於藝術教育,他認為問責和基準管理是關鍵,「充分理解質素和標準,對於表演藝術學位課程非常重要。」
「音樂學位已經存在好幾個世紀,但直至最近五十年,我們才正確理解音樂和其他表演藝術學位課程的教育質素。」
在蘇格蘭皇家音樂學院,教職員邀請附近格拉斯哥大學和斯特拉斯克萊德大學的教育工作者進行交流,並透過這些專業人士的見解發展出一套「一鬆一緊」的教學理念。標準應該「嚴格」,教育需要一個令人期望達到的門檻,而每個學科都必須符合特定標準。但實施標準的方法可以「寬鬆」,讓個別部門和學院以適合其學科或教學法的方式來達標。
「我希望把這些想法帶到學院。」文國端博士承認某些概念或許早以不同名稱存在,「在學術指引和法規方面,我們可以建立一定的嚴格標準,但每間學院在實施指引時,都有一定程度的自由和『寬鬆』。我很高興看到這種情況確實存在,也很樂意從工作中進一步探索。」
香港沉浸式體驗
文國端博士直言,他現時仍屬加入學院初期,處於「聽、看、觀察」的階段,但已經對學生的質素、努力,以及同事和院長秉持的高標準留下深刻印象。「學院裏已有很多好主意,我希望充分利用這些想法,而非強加其他東西。」
他又笑言,現正積極吸收香港文化,以及維他命D,「你在蘇格蘭不會看到太陽。」
身為狂熱跑手,他計劃挑戰香港的行山徑,但走出郊野前,先要投入各項學術和藝術活動,中樂、中樂團、中國戲曲都是他有意深入了解的學科。「如果我想的話,可以每個晚上都參加不同文化或表演活動。」事實上,他每星期都出席三、四場活動,「我必須調整一下自己的節奏。」
文國端博士於二零一四年首次到訪香港,當時他在都柏林理工學院擔任音樂與戲劇學院院長。相比愛爾蘭首都,他認為香港更像格拉斯哥。
離開都柏林後,他回到格拉斯哥,擔任蘇格蘭皇家音樂學院的音樂系總監。「格拉斯哥很真實,不像愛丁堡擁有美麗的建築、城堡和紀念碑,格拉斯哥在這方面有所不及,卻包涵所有文化,更像一個『居住』的地方,我在香港也有類似的感受。」
文國端博士去年十月履新,儘管初到貴境,卻對香港產生親切感,亦很快便適應新崗位。談及演藝學院校長蔡敏志教授給他取的中文名字,他笑指每個漢字的含意和發音正好與自己的英文名字相對應。「感覺似是為我而設,非常感激。」就連以前在格拉斯哥教過的中國學生,都對他的中文名表示讚賞,「這對我來說意義重大。」
建立共融學術社區
在學術方面,他積極探討開發研究學位課程的潛力,促進教職員進行研究是他首要任務之一,下一步則發展以表演為基礎的博士學位課程。
當被問及在香港最關注的議題,他直言:「我非常重視傾聽學院社群中每個人的聲音,並且尊重一些自覺不被社會認同的小眾群體或個人。」
文國端博士希望看到更多元化的學生群體,「多元就是力量,對我而言,這代表着鼓勵更多國際學生來體驗香港的生活和學習樂趣。」
過往有關表演藝術的教育經驗告訴他,所有學科的藝術家之間,不論任何語言,任何媒介,都存在着一個普遍的共通點。「從根本層面上看,我們都在說故事。若你了解一種文化的故事演繹方式,會加深你對該文化的理解,不論是俄羅斯戲劇、香港電影、意大利歌劇和西方古典音樂。說故事就是我們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