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充滿選擇題,不同選擇帶來不同走向。來自演藝學院戲曲學院的吳嘉瑤,中學畢業後在中樂和運動選擇中徘徊不定;而就讀於電影電視學院的陳珏旭,亦曾經對踏入職場後再重返校園猶豫不決。幸運地,兩人都在家人的鼓勵下踏入演藝學院,各自在粵劇伴奏和電影導演的領域中重新發現自己,找到新的目標和使命。
吳嘉瑤自小學習柳琴,同時是體育健將,曾經以為自己會成為全職運動員,直至中學畢業後要面對現實的選科問題。「當時好掙扎,一直舉棋不定,我相信家人最了解我,尤其媽媽清楚我的喜好和潛質,在她的支持下我決定入讀演藝學院。」
演藝六大學院中,戲曲學院和音樂學院皆涉獵中樂,她喜歡粵劇伴奏的即興互動模式,因此報讀戲曲藝術學士(榮譽)學位課程。「小學時透過課外活動班接觸過粵劇,覺得化大戲妝好型,由此培養出對粵劇的興趣,既然要揀選一個形式繼續學習音樂,粵劇是不錯的選擇。」
回饋粵劇音樂
柳琴是高音撥弦樂器,常見於民族樂團演奏主旋律,但在粵劇拍和中並不多見。吳嘉瑤入學後,老師建議她轉修三弦,勇於嘗試的她欣然答應,然而開學半年便遇上疫情爆發,面授改為網課,令她大歎吃力。
「唉,好無奈!當時我對三弦的認識是零,要透過鏡頭學習新樂器是一大挑戰,幸好第二年斷斷續續回復面授課,加上趙太生老師非常用心教授,好不容易才追上進度。」趙老師是首屈一指的三弦樂師,在吳嘉瑤眼中,老師即使連彈三次空弦也特別動聽。
遇上好的老師,激發出學習熱誠,吳嘉瑤在短時間內掌握三弦的技巧,更迷上其獨特韻味,「三弦可剛可柔,演奏江南風味的樂曲特別有韻味,非常吸引,我終於找到了最熱愛的樂器!」最近她為粵劇同學的畢業習作伴奏,在有限的排練下演奏一首格式極為緊湊的樂曲,別人或許會覺得膽顫心驚,她卻玩得盡興。「以前樂隊演出都是預先排好譜,基本上是照譜演奏,但粵劇伴奏像live band一樣,玩現場即興,好有挑戰性!」熱愛運動的人,似乎都喜歡挑戰自己。
伴奏以外,戲曲學院的音樂課程還包括中國文學、粵劇歷史、音樂設計等,這種理論加實踐的學習模式,對新人來說是重要的基礎訓練。「我以前不知道原來粵劇音樂也可以有系統地訓練,行內的前輩經常說有譜便懂得彈,但老師傅有的是經驗,而我們最好由理論學起,再慢慢累積經驗,當你了解到粵曲音樂裏面的預定格式,自然更易掌握。」
踏入課程最後一年,她開始思索未來路向,「人生有很多選擇,我至今做得最正確的選擇是考入演藝學院,粵劇和三弦為我帶來很多機遇,我希望為粵劇作出貢獻,畢業後投身推廣香港的粵劇音樂伴奏。」
創造夢想世界
「電影好像一個夢境,每次發夢都會看到一個全新的世界,做電影最開心的是創造出不同世界,然後將你的夢想世界呈現在觀眾眼前。」在電影電視學院主修導演的陳珏旭,啟蒙老師是從事電影業的兄長,自幼沉浸在各類型電影、劇集、動畫中,令他興起學習電影製作的念頭。
中學畢業後,他在香港知專修讀電影電視及攝影課程,隨後加入廣告公司,又先後任職電視台及電影編劇。原本一心一意寫劇本,但在創作過程中漸漸渴望掌握更多話語權,於是嘗試執導,在2020年參加鮮浪潮本地短片競賽。「我在拍攝短片的過程中發覺自己對製作一知半解,當時想,如果要繼續行導演這條路,需要由基礎學起,於是把心一橫報讀電影電視學士課程。」入行多年才決定重新起步,陳珏旭坦言初時猶豫不決,「反而家人好支持,他們知道我目標明確,覺得一世人流流長,只是花四年時間讀自己喜歡的專業沒有問題,若果今次錯失了,將來未必再有機會。」
他比較過不同院校的相關課程,發覺演藝學院的電影電視藝術(榮譽)學士課程跟行業的運作模式最接近,可自選專修科目,亦兼顧影視理論和歷史課。「學院強調團隊合作,上學年的機燈功課原先預計拍一晚便完成,後來足足拍了三日兩夜,難得的是全個團隊都毫無怨言,即晚到附近酒店訂房過夜,第二天清晨趕回學校繼續拍攝。」他笑言若此情況出現在正式片場,可能已釀成不愉快事件,「我們同學之間目標一致,但實際拍攝工作牽涉太多複雜問題,團隊花在磨合的時間可能比創作還要多。」
作為有經驗的行內人,重新有系統地學習製作,可有帶來新啟發﹖「工作了一段時間,原來會忘記一些很簡單的東西,或者視之為理所當然。重新學習提醒我凡事不要想得太複雜,適當時候還原基本步,嘗試用另一角度去思考。」正如坊間批評香港電影沒落,陳珏旭卻抱着不一樣的樂觀態度,「過去出現太多合拍片,香港電影人製作了很多不屬於自己的題材和故事,近年合拍片大減,本地獨立製作有機會突圍而出,開創香港電影發展另一個重要時期。」
(原文於《演藝通訊》2022年9月號刊登,按此閱讀原文。)
按此訂閱電子月刊和學院最新資訊。